演外園地
年表
2024
著名愛爾蘭劇作家布萊恩·費爾的作品,揭開了一堆支離破碎、矛盾的記憶。在記憶、謊言及信仰之中,真相究竟是什麼?
2023
重新演繹俄國近代最偉大的劇作家契訶夫的跨時代不朽經典《三姊妹》,在其細緻筆觸下展現了生活及人性的真實與多樣。
靈感來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經典小說《愛在瘟疫蔓延時》。以瘟疫作愛情的隱喻——染上了相思、陷入了愛情,如同感染了瘟疫!進劇場在疫症延綿之年,藉愛情打破空間、語言和靈感的限聚,煥發演繹這卷敘述逾半世紀的愛情百科。
2022
創作靈感湧現自瑞士劇作家迪倫馬特的作品《老婦還鄉》,原劇本終結於一個歡天喜地的歡送會上,而這創作正由那歡天喜地的漩渦開始。在取回公道之後,在大海之前,她遇見……他。
2021
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戲劇大師哈洛.品特的名作,由潘惠森翻譯及執導。Anna來到Kate的住所探望這位很久沒聯繫的朋友與她的丈夫Deeley,三人憶起過去的對話,以文字、語言、沉默、意象、回憶、空間,編織出一個時空交錯的當下。
2020
全新兩年計劃,以提升香港劇場工作者的技巧和洞察力為目標,聚集具劇場期盼及有志於劇場探索的藝術工作者,一起投入自由而扎實的交流空間,回歸身體、文本洞察及演技的磨煉和實驗。計劃包括十浪進劇場、演員運動、國際戲劇大師班及《愛在蔓延時》。
2019
以今天的聲音與軀體,演繹香港詩人梁秉鈞(也斯)的文字深情。
以劇本演讀及沿途評述會形式演繹易卜生的代表作,為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節目之一。
舞踏劇場作品,靈感來自暗黑舞踏的歷史以及烏鴉的預示,為日本國際舞踏節的受邀節目之一。.
2018
以讀劇形式展現劇作家布萊恩・費爾經典劇本。
以引錄劇場為基礎,訪問多位長洲居民,探索他們與小島及社區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。
2017
叩問伊底帕斯神話的旅程。
從視覺藝術中汲取養份,以葛飾北齋、保羅.克利及莫蘭迪三位影響深遠的畫家的藝術和傳奇激發思考、討論和創作。
英國當代劇作家莎拉.肯恩從凌晨4時48分的啟悟出發,外觀內遊生之四季,以音樂文字踏舞於浮世的劇場之內,呈現莎拉的永恆遊記。
莫妮.史維尼
以讀劇形式展現劇作家布萊恩・費爾經典劇本。
莎拉・肯恩在4.48上書寫 (北京)
北京國際女性戲劇節節目之一。莎拉‧肯恩壓卷之作,以耀眼的坦誠燃燒對生命的狂戀和在絕望中的翻騰。
舞至愛之終結 (北京)
靈感來自赫曼.赫塞作品《流浪者之歌》和連納.高雲的生平及歌曲。
2016
莎拉‧肯恩壓卷之作,以耀眼的坦誠燃燒對生命的狂戀和在絕望中的翻騰。
靈感來自比利時音樂人積.貝爾的歌曲。
2015
演繹貝克特經典作品。
全新引錄劇場作品,探討一個關於建築、空間與節奏,關於香港人之故事。
以讀劇形式展現當代重要劇作家莎拉・肯恩壓卷之作。
回歸文本分析、肢體、聲音、演技的訓練,共同探索、延展,更新對劇場的好奇和想像,煥發新一輪的創作和實踐。
2014
為加拿大加藝太平洋戲劇節節目之一,並於澳門巡演。全新演繹本土劇作家潘惠森的早年作品,關於花朵的意志和一孤島的永恆愛情。
回歸文本分析、肢體、聲音、演技的訓練,共同探索、延展,更新對劇場的好奇和想像,煥發新一輪的創作和實踐。
2013
以舞蹈劇場的形式展現西班牙詩人洛爾卡的最後作品《白納德之屋》。
2012
與風車草劇團聯合演繹,跟隨莎拉.肯恩的千隻眼睛,遊歷黑暗與光明。
重新演繹易卜生經典劇作。
全新演繹本土劇作家潘惠森的早年作品,關於花朵的意志和一孤島的永恆愛情。
舞至愛之終結 (上海)
靈感來自赫曼.赫塞作品《流浪者之歌》和連納.高雲的生平及歌曲。
2011
演繹劇作家雅絲曼娜・雷沙的作品,觀看文明底下的野蠻。
全新演繹本土劇作家潘惠森的早年作品,關於花朵的意志和一孤島的永恆愛情。
舞至愛之終結 (哥倫比亞、香港重演)
靈感來自赫曼.赫塞作品《流浪者之歌》和連納.高雲的生平及歌曲。
2010
改編自卡爾維諾的短篇小說《馬可瓦多》。
演繹大衛・夏洛瓦的首個劇作。
多媒體引錄劇場作品,香港特區政府參與上海世博會的亮點節目。
紀念曹禺先生一百周年誕辰,重新演繹於26歲時寫成的永恆經典。
2009
改編自曹禺經典劇作,澳門文化中心委約作品。
演繹劇作家尚・阿努爾改編自同名的古希臘戲劇的現代版本。
舞至愛之終結 (香港重演)
靈感來自赫曼.赫塞作品《流浪者之歌》和連納.高雲的生平及歌曲。
2008
靈感來自搜集得來有關對武士及女巫的資料、日本經典鬼故事《怪談》及日本能劇《邯鄲》等。
新視野藝術節委約之閉幕演出;多媒體引錄劇場作品,探討一個關於建築、空間與節奏,關於香港人之故事。
2007
演繹大衛.夏洛瓦 2005年英國奧利花最佳新劇得獎作品。
舞至愛之終結 (澳門)
靈感來自赫曼.赫塞作品《流浪者之歌》和連納.高雲的生平及歌曲。
2006
演繹哈洛.品特的劇作。
靈感來自卡夫卡的短篇故事及生平。
舞至愛之終結 (上海、新加坡)
靈感來自赫曼.赫塞作品《流浪者之歌》和連納.高雲的生平及歌曲。
2005
從一群屯門區婦女的家庭歷史出發的劇場作品。
演繹貝克特四個短篇劇作。
舞至愛之終結 (柏林、香港重演)
靈感來自赫曼.赫塞作品《流浪者之歌》和連納.高雲的生平及歌曲。
2004
新視野藝術節委約創作;靈感來自米蘭.昆德拉及村上春樹的作品,以及現今社會對時間與速度的迷戀。
改編自果戈理的同名短篇小說。
2003
與一群屯門區婦女的共同編作,探討各自在家庭及社區內所扮演的身份和角色。
靈感來自赫曼.赫塞作品《流浪者之歌》和連納.高雲的生平及歌曲。
2002
靈感來自喬斯坦.賈德的同名小說。
香港藝術節委約作品,改編自劇作家洛爾卡的《白納德之屋》。
2000
靈感來自比利時音樂人積.貝爾的歌曲。
一個結合不同兒童故事及傳說的演出。
演繹貝克特經典劇作。
1999
改編自法國小說《小王子》。
1998
靈感來自果戈理及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。
1997
改編自狄更斯的《聖誕頌歌》。
卡夫卡同名短篇小說。
1996
由吳爾芙的小說作品《奧蘭度》為創作起點。
1995
靈感來自比利時音樂人積.貝爾的歌曲。